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- 睿志音响技术论坛 (http://bbs.audio-gd.com/index.asp) -- 睿志音响论坛 (http://bbs.audio-gd.com/list.asp?boardid=2) ---- [分享]BI AMP双功放推BI WIRE双线分音 音箱组建完成(M9耳放前级输出+两台P2合并机纯后级输入推ATC SCM7 MKIII 音箱) (http://bbs.audio-gd.com/dispbbs.asp?boardid=2&id=30844) |
-- 作者:ljq_ws -- 发布时间:6/24/2018 4:25:04 PM -- [分享]BI AMP双功放推BI WIRE双线分音 音箱组建完成(M9耳放前级输出+两台P2合并机纯后级输入推ATC SCM7 MKIII 音箱) 经过差不多一个月的准备, M9耳放前级输出+两台P2合并机纯后级输入 推ATC SCM7 MKIII 音箱 组建完毕了。
在此感谢各位烧友支持和何生的悉心指导。
以下帖子是起源——两台P2合并机纯后级输入搭配睿志耳放前级进行双功放推ATC音箱的设想
http://bbs.audio-gd.com/dispbbs.asp?boardid=2&Id=30827
最终实现了!
具体接线图如下:
对应摆位图的左边
对应摆位图的右边
|
-- 作者:ljq_ws -- 发布时间:6/24/2018 4:45:49 PM -- M9耳放前级介绍: 真正平衡 CAST 设计
http://www.audio-gd.com/Master/Master-9/Master-9CH.htm
后级介绍: Precision 2 (传输线 2) http://www.audio-gd.com/Pro/amp/Precision2/Precision2CH.htm
为何要介绍这些前级和合并机资料呢?这次组建双功放,整个系统的总功率会增加不少,要查阅这些器材的参数,计算出整个系统的输入功率是多少?对应的电源专线是否足够承载这些总功率。
CD 7SE转盘 +M7S解码器+ M9耳放前级,三者的变压器功率均为135W, 一台P2合并机的变压器功率为900W。五个器材合计的变压器总功率为2205W。
现时使用的电源专线是2.5平方*3芯电源线,按照电工布线标准——绝缘导线在环境温度35℃的安全载流量,2.5平方的硬塑管布线为18A。220V*18A=3960W,可以承载这个音响系统总功率。也无需启用之前预留备用的4平方电源专线。详见:http://bbs.audio-gd.com/dispbbs.asp?boardid=2&Id=30651 两次家庭拉音响电源专线的经验分享(内有绝缘导线在环境温度35℃的安全载流量标准参考图)
为了安全用电起见,更换了排插。依然是AURUM的黄金包膜排插,整体风格没有变化,只是觉得背景更黑了,安定感好了,和之前的排插一样,都没有滤波功能的,而且是直通没有开关。
之前的排插是由普通的家用美标排插改装,外裹AURUM专利的黄金镀膜,内部结构比较简陋,铜条比较单薄。
同时,了解这些器材的资料介绍,得知M9耳放前级的平衡输出是真平衡,XLR三针的1地2热3冷,其中2热和3冷都有信号输出。即使使用 1 XLR TO 2RCA,两个RCA的输出分别接入2热和3冷的信号输出。
对于使用RCA输入的后级功放来说,信号输入没有削弱。这也是何生在邮件回复里面提到1XLR转2RCA比1RCA转2RCA要好些的原因。
P2合并机的纯后级输入端是IN5的RCA输入。
罗列一下ATC 7的参数: ATC SCM7 相关参数 单元:HF25毫米钕,中/低频125毫米 匹配响应:度±0.5dB 按照睿志厂家在P3纯后级使用BI AMP模式的介绍,功率会翻倍。P2工作在BI AMP模式时,输出功率会提升至 200W @ 8ohm。这个数值也没有超过ACT 7的最大承载功率。
睿志音响的定制线材:
其他的线材也有变化,CD7 SE 转盘到M7S解码器的连接更换为RCA接口的SOMMER同轴线,原来使用的BNC同轴线搭配新换的包膜排插使整个系统显得有点尖锐了。
之前的M9耳放前级到P2合并机纯后级输入使用AURUM的包膜RCA信号线,由于更换了睿志厂家制定的1LXR到2RCA线材,撤换了。
电源线还是全部使用AURUM的包膜电源线。
两对音箱线分别是sommer SP225 接ATC 7的高音单元(没有安装任何接插件),相位传真的NSS02 接中低音单元。两者都是入门级的音箱线。 |
-- 作者:ljq_ws -- 发布时间:6/24/2018 4:54:37 PM -- 进入夏季,家庭用电环境比较严峻,开启空调的时间比较多,以致供电质量不是很好。使用德颂CT 1检测仪对家庭用电质量的检测结果。
刚刚连接好的双功放推双线分音的音箱,在用电高峰期开启试听,感觉一般般。器材经过重新摆位,还未经过一段时间静置稳定下来。定制的线材还未煲透。
平时使用单台P2合并机推ATC 7的时候,M9耳放前级的音量设置在15格,M9的信号输入为CAST接入。在客厅的听音环境,这个音量设定家里人还可以接受,他们不至于觉得是噪声。
个人感觉此时的ATC 7的表现中规中矩,人声保持比较好听,大部制的曲目有点闷声压抑了。即使偶尔开大音量至20格以上,单台P2推ATC 7的表现还是不够淋漓尽致。
直至换了双功放推 ATC 7组合煲机磨合累计超过50小时了,终于有点效果。而且是在非用电高峰期,才能感受得到。凌晨12点后,开始好些。到1点后以后就可以了。最近几天放假,在白天时间的8点前开机直至11点左右,气温还未达到开空调制冷降温的温度,整个系统的表现还不错。尤其是把音量调至25格,表现比较突出。声场+定位+驱动力提升明显了,感觉把ATC 7推出了有厚度的感觉。之前单台P2一直感觉不到的。平时真的不敢把音量设置过高,担心影响周围邻居。
使用双功放推ATC7的特点比较显著,就是人声的定位靠前了。这是基于ATC 7音箱的摆位一直没有改变的前提条件下,感受到的。
|
-- 作者:anluo -- 发布时间:6/24/2018 9:32:15 PM -- 楼主来段录音吧! |
-- 作者:hugolisarah -- 发布时间:6/25/2018 7:02:13 AM -- 楼主或许可以更进一步试下电分。 |
-- 作者:ljq_ws -- 发布时间:6/25/2018 12:03:13 PM -- 以下是引用hugolisarah在6/25/2018 7:02:13 AM的发言:
楼主或许可以更进一步试下电分。 谢谢建议。有没有经验分享一下? |
-- 作者:hugolisarah -- 发布时间:6/25/2018 12:27:29 PM -- 找台高素质的模拟电子分音器,接在前级和后级之间,书架箱两分频,正好可用两台功放。 |
-- 作者:hugolisarah -- 发布时间:6/25/2018 12:30:54 PM -- 这么多件器材服侍一对书架箱,还是挺壮观的。 |
-- 作者:hugolisarah -- 发布时间:6/25/2018 12:37:28 PM -- xlr 转RCA, 楼主最好用万用表测两哪个RCA是正,是负。同时注意功放和音箱的喇叭线相位 |
-- 作者:hugolisarah -- 发布时间:6/25/2018 12:40:37 PM -- 楼主注意一下,接XLR 2+的RCA 对应的音箱线现在接反了。 |
-- 作者:ljq_ws -- 发布时间:6/25/2018 1:07:15 PM -- 以下是引用hugolisarah在6/25/2018 12:37:28 PM的发言:
xlr 转RCA, 楼主最好用万用表测两哪个RCA是正,是负。同时注意功放和音箱的喇叭线相位 我是用万用表测试过的。
其中一个音箱的接线是需要反相连接的。参考1楼的器材与线材连接标识图示。 |
-- 作者:hugolisarah -- 发布时间:6/25/2018 1:45:48 PM -- 一个XLR转2RCA是出一对正相和反相信号,如果一对正相和反相信号接一台功放,正相信号对应的喇叭输出端是正相接法,反相信号对应的喇叭输出端是反相接法。看楼主手画的图,似乎有误。 |
-- 作者:hugolisarah -- 发布时间:6/25/2018 2:14:46 PM -- P2 是没有P3那样的桥接设计,所以不适用于P3的BIWIRE接法。 |
-- 作者:ljq_ws -- 发布时间:6/26/2018 12:50:00 AM -- 以下是引用hugolisarah在6/25/2018 1:45:48 PM的发言:
手画图是针对面对M9耳放前级背面的平衡输出口(白色端子那边区域)的接线方式,详见1楼的器材与线材连接标识图的右边部分和M9耳放前级背面接口图。而且手画图的左下方有注明接口的所在区域,没有问题的。
一个XLR转2RCA是出一对正相和反相信号,如果一对正相和反相信号接一台功放,正相信号对应的喇叭输出端是正相接法,反相信号对应的喇叭输出端是反相接法。看楼主手画的图,似乎有误。 |
-- 作者:hugolisarah -- 发布时间:6/27/2018 1:49:43 PM -- ATC40的接插件很廉价 |